今年的3月23日,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,主题为“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”。学院以此为契机,通过“校内+校外”相结合的方式,从校园延伸到社会,从理论拓展到实践,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。
科技大讲堂,共探科研突破之路
作为学院3.23系列活动之一,学院邀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郑有飞教授、江西省气象局殷建敏正研作专题讲座,活动由学院党委书记张瑛主持,共探学院发挥专业特色,强化中外合作办学与科研突破之路。
郑有飞教授以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机构质量提升探讨》为题,结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国际化办学实践,从中外合作办学的法规政策依据、基本要求及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,为学院推进国际化办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全新思路。殷建敏正研以《科研课题的申报—验收—评价—报奖》为题,系统梳理科研项目管理的全流程,为教师提升科研水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。此次活动为助力学院聚焦国际合作质量提升与科研管理机制创新,持续深化校-政-企协同,助力高水平成果培育与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。


科普进校,播撒气象种子
学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占明锦前往南师附小红谷滩二部,给小朋友们呈现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课堂,他以“预警早一秒,安全多一分”为核心理念,通过趣味互动形式向小学生们普及气象知识,介绍本省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如暴雨、雷电、大风、冰冻、干旱等的形成机制与危害。他拿出“蓝-黄-橙-红”四色预警卡片,让孩子们猜猜每种颜色代表什么危险等级,大家争相回答,兴趣高涨。


校内拓展,趣味十足
气象系的老师们化身科普达人,带领东湖小学师生开展气象科普活动。在学院气象观测场,孙美丽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小学生讲解气象观察仪器的原理。欧阳屏老师在雷达楼现场展示人工影响天气装备的使用方法,带领孩子们近距离感受气象科技的魅力。王祥如老师精心准备了气象科普知识讲座,帮助孩子们了解气象科学知识,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。



气象系学生们也积极行动起来,在校内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。他们通过发放宣传手册、设计有奖竞答和趣味游戏等丰富形式,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。

校外实践,探索气象奥秘
学院20余名学生代表走进江西省气象局,先后参观智气象空间,气象演播厅、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中心等地。同学们观摩高射炮、雷达楼等微缩模型,了解温湿度传感器和北斗卫星数据传输原理,认真聆听技术人员分析天气形势,并积极参与互动,学习防灾减灾知识。他们还化身“气象主播”,体验天气预报制作流程,操控卫星云图查看实时天气。


学院始终将气象科普作为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的重要结合点,本次“世界气象日”主题系列活动,通过丰富多彩、内容充实的形式有效地普及了气象科学知识,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,也增强了公众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,为提升全民气象科学素养贡献职教力量。
图文/ 施咪娜 李海燕 欧阳屏 顾寻之 审核/赖芸